我国古代著名统帅比比皆是,但这四位,可谓无与伦比的世代英豪
前言
曾经让西楚霸王项羽都惧怕的军事统帅,竟被一个女人的计谋害死。那个曾横扫千军的战国英雄,最终在秦王的圣旨面前选择了自尽。而那位被赞誉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民族英雄,却含冤于风波亭离世。
居然有个中年才开始打战的人,结果不仅所向披靡,无人能敌,晚年还能过得逍遥自在。
历史上名将如云,但这四位绝对是响当当的千古名将,虽然他们军事才能相当,但最终命运却大相径庭。
他们的经历说明,就算在战场上百战百胜,也未必能掌控自己的命运。那些本领高强的将军,为何往往最终都以悲剧告终呢?
韩信的"多多益善"不是吹的:从排兵布阵看统帅之术
夜幕四合,韩信站在帐前,看着一片片营帐连成海,他嘴角勾起,似乎在心中暗笑。真是不可思议啊,想当年那个在淮阴街头受尽白眼的穷小子,如今竟然能统领三十万雄兵!
很多人只听过韩信说“兵多越好”,却不懂这话的真正含义。带兵一千和带兵一万可是天差地别,就像开个小店和管个大公司一样,韩信厉害的地方就在于他能像指挥自己的手臂一样轻松调动几十万大军。
垓下之战时,项羽带着十万精兵对抗韩信的三十万大军。韩信先假装弱,引诱项羽全力进攻,然后孔将军和费将军从两边突然包抄,楚军两面受敌,立刻大乱。这一回,韩信把那么多人马调度得就像他自己的手脚一样灵活。
打仗就像演一出戏,韩信就是那掌控全局的总导演。成安君一开始还不怎么瞧得起韩信,他曾说:“韩信号称数万大军,实际上不过几千人。”可没想到,这帮看似杂乱无章的士兵在韩信的带领下,竟然打出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
韩信厉害的地方就是会识人用人,把人放在对的地方。就像井陉之战那样,他让轻骑兵去假装进攻,主力却在山谷里悄悄埋伏,然后突然出手让赵军措手不及,就像导演给每个演员都挑了最合适的位置。
打战得看时机、环境和团队配合,韩信就懂这个,他会先派人去侦查敌人情况和地形,然后才想怎么打。这跟现在企业做市场调查一样,只有知道对手和自己,才能打赢每一仗。
统兵打仗可不是随便乱冲的,韩信那可是讲究纪律的典范。他麾下的军队进攻时气势磅礴,撤退时又井井有条,这种严明的纪律性让他在大战中总能稳占上风。
在破赵之战中,韩信先是用间谍搅乱敌营,接着让轻骑兵在关键时刻发起突袭,最后再出动主力部队。这一连串动作让赵军彻底乱套。韩信这招真牛,能将几万大军调度得跟一个人打架似的,动作协调。
这么说来,你可能会好奇,别人怎么就比不上韩信呢?那是因为大部分人打仗就只会按老规矩来,韩信却能经常想出别人想不到的点子。就像下棋,别人就只会按着“车五进一”这种老办法走,但韩信却能发现别人没看出来的好棋。
“多多益善”可不是吹牛,那是真有实力的表现。就像韩信在乱世敢说这种豪言壮语,因为他确实有那个能力。现在啊,有几个老板敢拍胸脯说“给我多少人我就能管好多少人”呢?
从普通市井小民到成为一代名将,韩信靠自己的本领证明了一切。他不仅是个能征善战的军事天才,还是个识人用人的高手。要是在今天,这样的牛人肯定能成为世界500强公司的CEO。
看人家那打仗的阵势,正面猛攻,两边夹击,后援补给一样都不少,这调兵遣将的本事在当时真是没人能比。刘邦和项羽都比不上,难怪最后是韩信带着军队把项羽打败了。
真是让人叹息,这么有才华的人最后却遭遇了不幸,这不就是常说的嘛,本事越大,麻烦也越多。韩信那才智横溢,最后还是被那勾心斗角的权力斗争给吞噬了。
白起为何能以一当十?揭秘战国第一名将的用兵之道
一个将军要是能让敌人吓得不敢动弹,那他就是个真正的名将。可说到白起,他那名字一出来,六国的士兵都能吓得腿软。这战国时期的大杀神,一打就是37年,从没败过一次,这能力得有多厉害啊!
有人抱怨白起心狠手辣,总是轻易下令杀城破敌。但你有没有想过,在战国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个出身关西的穷小子,怎么就能领导起几十万大军呢?
伊阙之战那场面,韩魏联军有24万人,都是身经百战的好手。白起这边呢,就10万人,而且大部分都是刚入伍的新兵。换成别人,肯定被这阵势吓得腿软。可白起,他怎么应对的呢?
先是派个小队在前头晃悠,让韩魏两军都疑惑:秦军这是怎么了?等他们摸不着头脑的时候,白起突然调集大军,专攻魏军。魏军愣神间就被击溃了。韩军在一旁看得心惊肉跳,想帮忙却已经来不及了。
打完这一仗,魏国61座城池都纷纷投降了,这战绩,换谁都得佩服啊!
白起打仗特别擅长看透对手的心思。他看穿了韩魏联盟只是做做样子,两边其实都打算让对方先出手。所以他就敢分散兵力假装攻击,逐个击破。这不就像现在商场上竞争一样,先找出对手的弱点,然后一举拿下。
长平之战里,赵国派出了老谋深算的廉颇将军,他带着兵坚守城池,愣是三年没开战,让秦军急得团团转。
秦国这次搞了个大动作,派人去赵国散播谣言说秦军最怕赵括,不怕廉颇。赵王信了这谣言,立刻把廉颇撤了,换上了赵括。
赵括啊,就是那个只会纸上谈兵的愣头青。白起一见他那样子,心里就偷着乐。果不其然,赵括一冲动就猛攻,结果却被白起打得惨败。
这就像高手过招一样,白起先让对手自己乱成一团,然后再抓住机会一举击破。这真是太聪明了!打战可不是光看人多还是少,关键是要有智慧。
有人抱怨白起心狠手辣,长平之战后把40万投降的士兵都坑杀了。但换位想想,秦军那时深入敌后,粮食补给都成了问题,这40万降兵的数量甚至超过了一支军队。放他们走?怕他们反水;带他们走?又得解决吃穿问题。
就像打象棋,有时候得硬着头皮把对方的棋子给“吃”了,这种左右为难的抉择,真是让当家的头疼啊。
白起打仗就是喜欢对手越多越来劲,其实那不是狂妄,是真有两下子。他打仗那是一套一套的,先是用计谋让敌人心里乱成一锅粥,然后找机会一招致命。他从不磨蹭,更不会给敌人留余地。
战国时期,不少将领都梦想着能击败白起,但几十年来,真正能打败他的却寥寥无几。这说明了白起的军事才能有多厉害啊!
白起最终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原因就在于秦王觉得他太有功了,怕威胁到自己的地位。这事儿听起来挺滑稽的,本来是国家的英雄,结果倒成了自己的催命符。这事儿让人想到一句老话:“功劳太大容易惹祸”,好像古代那些战功赫赫的名将们,命运就是这样。
简单来说,白起不仅留下了辉煌的战绩,还传下了如何带兵打仗的智慧:看透对手的心思,出奇制胜,该严厉时就绝不心软。这些策略至今仍对我们有启发。
岳家军为何战无不胜?解密岳飞的练兵三绝技
那会儿,金兵南侵时流行一句话:"碰上岳家军,赶紧绕道!"这话一点也不吹牛。那时候,金国的三大猛将阿骨打、宗翰、宗望,谁遇到岳飞都得灰溜溜地回去。
哎哟,这事儿听起来是不是挺不可思议的?岳飞带兵时,常常是少打多,一万对十万,这好像是在找虐啊。但神奇的是,他居然总能赢。这背后到底有什么特别的窍门呢?
岳飞刚起步带兵那会儿,手头就这八千人,乱七八糟的,有新投降的乱贼,有被打散的士兵,还有不少混子。换成别人,估计得愁得晚上都睡不着觉了。
岳飞一来就立了严规:赌博的士兵要挨五十棍,私自溜达的要挨八十棍,打架的就得一百棍。听起来挺狠是吧?结果呢,没到半年,这些原本乱哄哄的士兵就变成了能打硬仗的精兵强将了。
这第一条原则就是严明军纪,就像现在管理团队一样,没有规矩就乱了套。岳飞虽然规定很严格,但其实都是为了士兵好。他不让军中赌博,但保证每月的军饷按时发放;不让士兵私自离营,却保证伙食充足;不让士兵打架,但只要立了功,奖励就会说到做到。
有人问岳飞:“你那些兵都是从北方来的,怎么就能打败金国的骑兵呢?”岳飞笑了笑说:“骑兵?不过就是人坐在马背上,没什么特别的。”
这第二招是巧练兵,岳飞创出了“拐子马”阵法,专用来对付金兵的骑兵冲锋。简单来说,就是步兵排成方阵,用长枪和盾牌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等骑兵冲到近前,再从两边包抄。金兵那自豪的骑兵,遇上这个阵法,就相当于直接撞上了硬墙。
军里有个传说,说的是岳飞带兵时,下起了大雨。其他将领都让士兵躲雨,可岳飞却坚持让士兵在雨中练习射箭。有人笑他:“这大下雨天的,哪儿能打仗啊?”岳飞回应道:“战场上雨是常有的事,平时不练,到时不是慌了吗?”
这第三绝就是严格的训练。岳飞的士兵们天还没亮就得起床跑步,吃完饭还得练习刀法和枪法。经过一年的刻苦训练,他们个个都成了神箭手,能百发百中,也成了近战中的高手。战场上,岳家军的箭矢总是精准无误,刀剑挥舞下也总能见血。
金兵说,岳家军之所以难对付,主要是因为他们勇猛无畏,不管是刮风下雨、人少粮少,还是战局不利,他们都绝不撤退,而且赢了还要继续追击敌人。
岳飞之所以能将兵带得这么好,全是因为他本人就是这样的人。比如,大帐里下雨漏得不行,兵士们想给他换个干燥的地方,可他却说:“咱们一起住,共享福祸。”战斗时,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吃饭时却在最后。兵士们佩服他,不是因为他官位高,而是因为他真心实意地对待大家。
有一次金国使者来议和,看到岳家军训练场面,惊讶得张大了嘴巴。他回国后对完颜宗望说:“岳飞的军队,动作快得像雷霆,静止时稳如山岳,简直是一对百也不在话下。”
岳家军为啥这么厉害,别人都说撼山容易,撼岳家军可就难了?那是因为岳飞把军队带得跟铁打的一样。军规严明,大家都有坚定的信念,训练又很到位。所以,这么一支军队要打不赢才怪呢!
唉,本来是一支所向披靡的军队,最后却被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含着悲愤离世,岳家军也因此解散了。这真是让人哭笑不得的讽刺啊!不过还好,岳飞练兵的法宝留给了我们,变成了后人学习的宝贝。
沙场百战称雄主:苏定方的全能型作战体系
这位将军打仗时四处奔波,就像串门一样。他东边把高句丽打惨了,西边又让突厥害怕得要命,南边更是轻松收拾了百济。这人就是苏定方。
嘿,你肯定不会相信,苏定方年轻那会儿可没多少人知道他。直到四十多岁才混成个小角色,搁现在就是中年人转行呢。但这位“大叔”愣是凭着自己的努力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打仗就得讲究速度,记得有一次苏定方带着两百骑兵在漠北追突厥,他们一夜急行军三百里,等颉利可汗还在睡大觉,突然一睁眼,帐篷外全是唐军,那场景就像是现在的特种兵突袭一样。
苏定方不仅擅长游击战,阵地战也相当厉害,敢以一万多兵力硬碰硬西突厥的主力,结果还赢了。就像现在的全能运动员,既能跑短跑也能跑长跑一样。
想知道苏定方最厉害的地方?关键得看他的适应能力,哪里的战场都能应对自如,不管是草原、沙漠还是海上,这在古代将领里可不常见。像韩信和白起在陆地上威风凛凛,要是让他们去海上作战,估计就得头疼了。
打高句丽的时候,苏定方玩了个聪明招数。他假装在海边忙活着造船,让高句丽人以为他会从海上来攻,结果他来个180度大转弯,从陆地上突然发起了攻击。这手“声东击西”,用得那叫一个巧妙。
话说那西域之地,气候真是艰苦,昼夜温差大到让人难以适应,一般带兵的人去了都受不了。可苏定方却神奇地带着一万三千名士兵,竟然一个多月就迅速平定了三个国家的叛乱,这速度快得简直就像闪电一样。
有人觉得苏定方挺幸运,赶上了大唐盛世。这话挺有道理,唐朝确实强大,但带兵打仗哪那么简单。就看他打战,该迅速时像闪电一样快,该稳重时又像泰山一样稳。
有一次对抗吐蕃,敌人有十多万人压境,一般的将领肯定会被吓个半死。但苏定方却不一样,他先派出轻骑兵去扰乱敌人,等吐蕃人的阵型乱了套,就趁机用主力部队像刀子一样冲进去。打完这一仗,吐蕃人都服了,说:“这唐将军,真是神出鬼没。”
苏定方这人有一样绝技,就是能根据不同地形灵活应对。在草原上,他不会硬碰硬,而是采取游击战术;到了沙漠,他就讲究速度,力求快速击败对手;海战时,他还能把在陆地上积累的经验灵活运用。这能力,就像是现在的多面手,不管去到哪儿都能独立撑起场面。
在攻打百济时,苏定方只用了九天时间就迅速征服了这个国家,这速度简直让人不敢相信。百济人还没来得及反应,就已经在投降书上按下了自己的手印。
苏定方打仗挺有分寸的,该狠的时候绝不心软,该手下留情的时候也不会随便杀人。这点儿比白起和韩信强多了,难怪他不仅结局不错,还赢得了好名声。
想知道苏定方为啥这么厉害?简单来说,就因为他三点:首先,他打仗有自己的一套高招;其次,他脑筋转得快,能根据情况灵活应对;最后,他把握得很好,既能让人敬畏,又不会太过分。
这不就是咱们常说的“全能型选手”吗?不管干哪一行,只要掌握了这几点,就能成为行业里的顶尖高手。
苏定方的事迹让我们明白,年纪大点有什么可怕的,只要你有真本事!只要方法找对,什么时候开始都不迟。这道理放到现在,依旧适用啊!
四大名帅的共同特质:打破常规的战争艺术家
这四位历史名将,一个像电影导演,一个像战场上的死神,一个以练兵著称,还有一个是全能高手。不过,要是仔细想想,他们还真有不少相似之处呢。
说说第一个特点:敢想敢干。
韩信在井陉摆了个大胆的“背水一战”,把士兵的退路全封死,这招一般人都不敢试,感觉像是送死。但韩信却这么做,结果居然还取得了胜利。
白起在长平之战中把赵国投降的士兵全部坑杀,这事儿换谁也得好好想想,可白起却一句话就决断了下来。他够狠,但要是没这么做,秦国统一六国的伟业又怎么能够实现呢?
岳飞厉害得不得了,居然把那八千散兵游勇打造成江南最强大的军队。换做别人,光是把这群乱七八糟的队伍拢在一起就够头疼的了。可岳飞偏偏不信邪,愣是把这不可能的事给做到了。
苏定方这人生挺有意思,都中年了才开始领兵作战。这年纪,大多数人早就安享晚年了,可他倒好,愣是凭借军功在世上一展身手,成为了唐朝最著名的将领。
再说说第二个特点:善于创新。
韩信这打仗啊,从来都不按常理出牌,人少的时候他偏要分散兵力,不是应该步步为营吗?他却玩起了声东击西的花招。就这么奇招迭出,楚汉争霸最后竟然被他给赢了。
白起厉害的地方就是他懂得用心理战和实际战斗相结合。在开战前,他先使对手心理上乱成一团,等对手心理防线一垮,就趁机迅速占领战场。这方法现在很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也经常用。
岳飞这招真绝,他想出了个“拐子马”阵法专门对付金兵的骑兵。金兵骑兵一冲,岳飞的步兵就布成个特型方阵,等敌人靠近,方阵一分为二,骑兵就像掉进了陷阱一样。这招数够独到吧?
苏定方那家伙真有两下子,他擅长把在陆地上打仗的经验灵活运用到海上战斗,每次遇到不同的战场环境都能来点新点子。这就像现在说的,就是那种跨领域创新的绝活儿。
说到第三个特点:过人的执行力。
这四位大将军啊,点子谁都会想,但难就难在他们能把这些点子真正做出来,这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韩信可不是光说不练的,他直接领着兵马,跋山涉水就开战了。打赢了之后,还得继续扩大战果。这种说做就做的风格,现在听起来就像是真的“说到做到”啊。
白起打仗那可真是个说干就干的主儿,战术定了就直接开打,不给对手留任何喘息空间,自己也不会犹豫不决。这种果断劲儿,在如今的商业圈里可是难得一见呢。
岳飞带兵那可真是严得不得了,军规军纪铁打一样,谁要是敢违规,就得挨罚。就靠着这么个果断狠辣的作风,才把那些原本散散漫漫的人变成了能打硬仗的精锐之师。
苏定方这人做事特别痛快,打仗时要么进攻要么撤退,从不拖泥带水,就一个“干”字。这股直爽劲在唐朝那会儿可是出了名的。
这些特点放到现在看还是挺有用的。比如大胆尝试、喜欢创新、行动快,这不正是现代企业管理者应该有的样子吗?
所以说,这四位大将军留下的,不仅有他们辉煌的战绩,还有一套实用的工作哲学。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成功不是撞大运,得靠硬实力。这个真理,不管什么时候都适用。
千古名将的人性困局:为何英雄难见太平
看来这四位历史上的著名将领,除了苏定方之外,韩信、白起和岳飞都遭遇了不幸的结局,不是被暗算就是含冤而死,这恐怕不是什么简单的巧合吧。
韩信当年那可是风光无限,项羽听到韩信的名字都得小心应对。可最终,他却栽在一个女人手里。吕后设下的鸿门宴,韩信心里明镜似的知道那是陷阱,可还是硬着头皮去了。
你说韩信傻?其实不然。他赴宴前就说过:"天下人都知道,只要韩信不死,汉室就不得安宁。"这话意思很明显,他清楚自己活着就是对汉室的一种威胁,可他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白起的一生都在征战,攻下无数城池,结果最后竟然被秦王一纸令牌逼得走上绝路。当秦王下令他自尽时,白起忍不住感叹:"我替秦国立下了这么多汗马功劳,怎么到头来却落得这么个下场呢?"
白起当然明白秦王对他有所忌惮,可这又能怎样呢?毕竟“功高震主”这个局面,就像是躲得过今天,躲不过明天。
岳飞那可是战功赫赫,兵将都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可赵构却因为这点儿事把他召回,最后还找了个理由给人家安了个罪名。
这三个人最后的结果啊,就像那句俗话说的,本领越大,越容易遇到麻烦。现在这叫“天花板效应”,就是说,你越厉害,就越容易碰壁。
苏定方这老兄一辈子都在打仗,最后居然还安享晚年。他成功的秘诀其实很简单,就是知道什么时候收起自己的锋芒。打了胜仗也不吹嘘,有了功劳也不抢功。他这种不显摆、低调的态度,让他避开了不少麻烦。
瞧瞧那些厉害的名将最后怎么着,你就知道啦,能耐大固然不错,关键是要让人觉得你的能耐不会让他们感到不安。这道理在现在的职场里头,同样适用。
有人觉得这事儿挺悲剧的,但细细想来,这不就是人啊,当领导的总担心手下太能干,要是能干到连自己都镇不住的地步,那不就成隐患了?
韩信明明知道去赴宴就是送死,还是去了;白起接到皇帝的命令就直接自杀了;岳飞看到金牌就乖乖地听话回去了。他们这么做并不是因为傻,其实他们心里都明白:在古代那种君权至上的社会,做臣子的,咱们的命运根本就不在我们自己手中控制。
苏定方倒是挺会看形势的,他战场上一副英雄模样,可战后又能立刻收敛,不摆架子,该低头时就低头。这番聪明,让他避开了功高盖主的危险。
哎呀,你说这些历史上的名将真是太可惜了。但其实换个思路想,他们之所以让人感到惋惜,正是因为他们的经历让我们领悟了一个道理:不管哪个时代,光有能力还不够,关键是要知道怎么好好利用这个能力。
韩信、白起、岳飞他们最后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得有本事,但不能太张扬;得有成绩,但不能太显摆;得有才华,但不能太显眼。这话说起来有点别扭,但确实是这么个理儿。
所以说啊,那些名将的故事啊,与其说是悲剧,不如说给咱们后人敲了敲警钟。他们用生命经历告诉咱们,做人得留点余地,做事可得把握好度。这个道理,不管哪个时代用起来都挺合适。
现在职场里,能混得开的,哪个不是懂门道的?所以说,那些古代英雄的故事,现在想想还是有很多东西可以学。
在我看来,哪位名将最厉害呢?韩信擅长谋略,白起战绩辉煌,岳飞忠心报国,苏定方则是全能的将领,大家觉得谁才是真正的战神呢?快来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吧!

